HOME社會公益專題研究報告

專題研究報告

台灣養豬產銷改進研究報告 發佈日期:2010/01/05

摘要

台灣自1997年爆發口蹄疫後,養豬產業大受打擊,養豬戶數和頭數銳減,不但外銷停止而且產業亦轉為自給自足的內需型態。2002年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承諾以關稅配額方式開放豬肉及豬雜碎進口,並自2005年全面開放進口,為因應國際貿易自由化,台灣養豬產業除了應設法降低成本,撲滅豬疫及口蹄疫重大疾病外還必須兼顧美味、衛生安全等條件,方能與世界養豬先進國家相抗衡。因此本研究以規劃100萬頭為生產單位做目標,如果執行效果卓著,可以依計畫內容規劃多個專業區,亦即在經濟利益前題下,可以百萬頭為一個單位的規模無限延伸發展。
  養豬專業區之設置及營運,可從經營、產銷及組織策略聯盟等之規劃,藉由策略聯盟之實施,發揮團隊力量,有效整合及利用資源,減少投資成本,提升整體經營效率,降低生產成本,並建立品牌,提高專業區養豬的競爭力以獲取最大的經濟利益,整個經營模式顯示有育種、飼養、飼料生產,運輸、加工和市場銷售對象,每年生產百萬頭肉豬,以不同型態銷售給肉商和連鎖店,或提供進一步加工產品,積極尋求內外銷機會。
  建立大型專業區養豬生產系統時,必須將防疫觀念整合於建場初期,包括場址之選定,豬群之建立,豬舍設計,生產管理系統等,採用三段隔離生產階段,第一階段包括配種、懷孕、分娩、哺乳。第二階段離乳、保育。第三階段生長、育成,並配合統進、統出之管理方式,以阻斷很多疾病之感染,甚致撲滅豬瘟及口蹄疫。
  
在豬品種應用方面,採用杜洛克(D u r o c)公豬當終端公豬,取其高瘦肉率與優良生長性能,利用藍瑞斯( L a n d r a c e )母豬與約克夏(Yorkshire)公豬雜交之母豬繁殖肉豬,取其繁殖性能的雜交優勢,運用此模式生產肉豬可以生產較多頭數且生產性能佳、瘦肉率高的三品種雜交肉豬,不論純種豬之繁殖或肉豬之生產其配種方式均應採用人工授精方法,以提高種公豬之使用效率,因此專業區中應設立人工授精中心。
  專業區預定飼養年產100萬頭肉豬,故場區內豬隻每日排出之糞尿量,養豬廢水量,死亡豬隻,母豬生產後胎衣以及屠宰場經判定廢棄豬隻,器官、組織等數量極為龐大,必須經過審慎的評估及規劃,才能通過環保影響評估各項規定標準。由於各種廢棄物所帶之病原菌不同,為防止交?污染,因此化製場之設計應以避免交污染為最高原則。
  專業區採用液料自動餵飼系統,以取代傳統的人工操作餵飼,液料自動飼餵系統能使所調配出來的飼料或初原料符合生長肉豬體重變化的營養需求,又可使其瘦肉的生長達到最高潛力,豬場中發揮了降低生產成本的效益,以及減少勞力的投入。整套系統係由電腦來控制可儲存範圍相當廣的飼料配方,可適合各種不同體重,不同日齡豬隻的需求。   
規劃處理養豬專業區年產100萬頭肉豬之外銷專業屠宰加工廠,其設施須符合國內屠宰場設置標準與食品良好衛生規範,以及世界貿易組織(WTO)有關動物檢驗檢疫及肉品衛生和世界衛生組織(WHO)之規定。屠宰加工廠產品之最大特色是從原料毛豬公司養開始,經屠宰,加工至成品整個流程都在工廠之監控下,並採低溫系統運銷,以建立安全衛生之品牌豬肉。
總之,專業區養豬規劃,採用養豬產業最新的理念與科技,有絕對的降低成本與提升品質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