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農業物聯網發展產銷計畫(第二年)發佈日期:2020/05/04
實施期間起迄
109年05月04日執行單位
李阿嬌研究員、莊浚釗分場長、吳安娜副研究員、姜金龍課長、傅智麟副研究員、賴信忠副研究員、呂朝元助理研究員、洪巍晉助理研究員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執行成果
隨著社群平台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人透過搜尋直接搜尋商品,使用者接觸商品與促銷活動的管道與選擇多元化,越來越不會黏著於特定平台。這樣的轉變讓電商紛紛端出價格戰,此趨勢不利長期經營。好菜在我家有機農業物聯網絡平台(以下簡稱好菜平台)成立之目的即是「消費者希望找到好蔬菜,知道自家附近有機農場可提供什麼優質蔬菜,就近地產地消,吃到最新鮮最優質的農產品」,而根據過去平台推廣專案與使用者行為研究發現,為提高顧客忠誠度,可透過1.「產品價值」;2.「服務機制」;3.「網站內涵」;4.「會員機制」等四個方法進行,而擁有高忠誠度的電子商務經營者多半結合自身優勢,平台內每個會員農場以其中1~2個方法增加使用者對於平台的黏著度,充實顧客黏著度與依賴性,進而永續發展,除了提升農友生產收益外,增加消費者食安信心,完善小農產業消費體驗價值生活圈。(一)平台量的擴充:協助平台內農場自媒體拍攝:
為深化網站內容,強化瀏覽趣味性與實用性,增加使用者回訪意願與黏著度,故輔導生產者運用自媒體拍攝上傳網站。由於疫情因素使得消費型態改變,許多民眾透過網路進行生鮮採購就近消費,也因此認識近郊都會農場,而在自媒體世代人人皆可能成為網紅,輔導農場利用媒體工具拍攝10隻影片(圖1),內容包含食農教育(圖2)、網路直播、產地直送、農場體驗、代耕服務、空拍形象、視訊教學…等,同時增添平台豐富度吸睛效果,統計結果達1,5201瀏覽數,銷售效益增加30%以上。本年度好菜農場數258場,線上支付18場。辦理推廣活動10場次共900人次,招募消費者新增400人,會員數達1,690人,較去年增加30%。並輔導印製農場廣告文宣2,000份。
(二)輔導平台質的提升:
(1)有機農場種植甘薯桃園3號與代耕經營導入;本品種為早熟之紅心甘藷品種,生育期較短,可靈活調節產期,甘藷3號的胡蘿蔔素可強化人體保健功能,且胡蘿蔔素含量高4,327IU,塊根表皮橙黃色,肉色橙紅色,產量穩定,非常適合製作甘藷飯、甘藷粥及烤甘藷等。因此依農家需求,輔導以本場桃園3號甘藷進行有機栽培,露天田區種植2分地,並委託桃園青農合作社代耕,經過耕耘機整地後,施用有機肥,並中耕機做畦。於露天生長情形狀況良好,農家也舉辦了社區居民採食控窯活動,藉此推廣農場有機產品。雖然代耕管理初期乃至栽培後採收需支付相關費用,但可以節省大量的農事工作,每分地平均收穫量1,000~1200公斤,扣除支付代耕費用銷售增加5~8萬元,也為社區支持型農場注入農場代耕新經營方式。
(2)輔導桃園市新屋區力青有機農場萵苣栽培輔導:桃園3號綠寶萵苣較福山萵苣具有全期生長速率高、葉色濃綠、葉片大且葉質地脆等特性,故透過小型試驗由台北分場協助栽培技術輔導,並觀察市場消費者接受度,規劃未來擴大栽培面積。試種於夏季透過遮陰網處理(圖3),期望改善夏季種植技術,克服高溫逆境(圖4)。
(3)輔導農場生產數位化、透明化:輔導新竹縣新埔鎮造境有機農場透過本場開發有機生產管理E化平台栽培紀錄數位化,透過生產管理紀錄友善,並取得友善農場示範區(圖5)。
(4) 平台質量提升並導入遠端智慧農業開發灌溉系統:分別於桃園市新屋區力青有機農場導入本場賴副研究員信忠開發之智慧農業開發系統,目前透過程式積木管理農場11個網室(圖6),以感測器即時監測空氣溫濕度及光照度,以光積值控制灌溉灑水,並於9月22日舉開本場年度計畫觀摩會,由基金會陳炯松董事長主持,參加人數110人,觀摩會圓滿成功(圖7)。
(三)質量擴散新場域:
透過技術輔導與推廣陸續新增與擴散場域新店區廣興有機市民農園,分析其中需求規劃並導入本場相關技術與產銷輔導建議,並發現都會地區仍具有開發潛力場域,據以建構農業物聯網絡產銷平台(圖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