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草莓採收、處理、包裝及貯藏技術之改良發佈日期:2009/12/30
實施期間起迄
98年12月30日執行單位
劉富文執行成果
苗栗縣大湖地區生產的草莓有明確的季節性。每年9-10月種植,12月開始有少量收穫。翌年1-3月為主要收穫期,4月已到尾聲,氣溫上升後就結束產季。本年度主要工作在觀察瞭解草莓在產地採收、處理與運銷作業以及試驗保鮮之方法。採收運銷方式大致分為三類。第一類是顧客自採。在假日特別盛行。顧客向果農借得小塑膠籃後下田採果,一籃可裝2公斤左右。採後交果農過磅計價,然後倒入紙盒中帶走。第二類是果農採果,裝在小塑膠籃中,在田邊或室內以手工依大小及外觀分級後在路邊設攤展售。假日觀光客多,此種銷路也大。第三類是果農採果後裝入較大的 (約3公斤裝) 淺塑膠籃中,以手推車、搬運車或自用小汽車送到販運商收果站交貨。販運商多設有冷藏庫,可做預冷 (皆用室冷) 及短暫貯藏之用。一般以原籃將草莓用冷藏車運到外縣市販售。因為採果、分級、換籃 (一般用倒) 等作業粗糙,預冷也不徹底,所以產品易受傷,櫥架或販售壽命短。
本年2-4月間曾做過4次保鮮試驗。由果農採果,並採用果農慣用的採果籃及田間用金屬提架。但果農事前受囑應小心採果以避免損傷。採後迅速送到試 驗室 (設在產地合作試驗農戶),立刻分裝到小塑膠盒。每盒約400公克。分裝在採後2小時內完成,然後移到冷藏庫中貯藏架上預冷 (採用室冷)。約4小時後套以大PE袋,注入適當量之CO2後密封。每隔一日測袋內氣體,必要時加以調節更正。貯藏2-3星期後最佳處理組之草莓仍然新鮮完美。少量送給供果農友及販運商,皆對其成果感到驚奇與興奮。此技術經未來兩年研究改進後必能成 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