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紅酵母菌作為養殖南美白對蝦天然體色增豔及免疫調節劑之開發應用發佈日期:2023/01/02
實施期間起迄
112年01月02日~112年12月29日執行單位
李柏蒼副教授/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系執行成果
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飼料中添加源自白蝦肝胰腺純化之膠紅酵母菌Rhodotorula mucilaginosa對白蝦免疫調控、抗副溶血弧菌及增豔之效益。體外實驗結果表現出,膠紅酵母在胰蛋白大豆瓊脂能比酵母培養基產生更多的總類胡蘿蔔素,並且在培養64小時後達到最大菌量。以每公斤商業飼料添加含2 × 103 (低劑量)、1 × 104 (中劑量)及2 × 104 (高劑量) 菌落形成單位之凍乾膠紅酵母菌粉製備試驗飼料。連續投餵實驗飼料56天後,發現僅低劑量組之生長表現低於對照組,可能於其畜養存活率顯著高於對照組有關 (圖一)。各組之總血球量無統計差異,但高劑量組之血球酚氧化活性低於對照組,而所有處理組之血球活性氧物質產生率皆低於對照組 (圖二)。
在煮熟後之體色分析上,處理組之L、A、B值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 (表一)。在物性分析上,中劑量組之肌肉彈性高於對照組,而高劑量組之黏聚性低於對照組 (表二)。組織切片分析發現中腸絨毛長度隨著菌量添加量增加而減少,但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腸壁厚度在低劑量組低於對照組 (圖三)。
在投餵實驗飼料56天後以高劑量副溶血弧菌 (Vibrio parahaemolyticus)進行浸泡攻擊,觀察7天之存活率發現,攝食添加膠紅酵母之飼料組別存活率顯著高於對照組,又以低劑量組的存活率為最高 (圖四)。以較低劑量之副溶血弧菌浸泡攻擊,並在攻擊前與24小時後採樣進行免疫相關基因表現量分析,發現肝胰腺低劑量組之原酚氧化酶歧化酶proPOI (圖五)及高劑量組前腸之抗脂多醣因子ALF及溶菌酶Lysozyme基因表現量在攻擊後顯著高於對照組。而血球α-2-巨球蛋白 (A2M)、甲殼素Crustin及proPOI表現量高於對照組,在副溶血弧菌浸泡攻擊24小時後前二基因之表現量仍比對照組高 (圖七)。在中腸中,超氧岐化酵素SOD、ALF、Crustin、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Px及轉谷氨酰胺酶TGase之表現量隨著添加膠紅酵母菌之菌量提升而有所提升,但在攻擊後僅中劑量組之SOD、ALF及Crustin表現略高於對照組 (圖八)。
綜合上述結果,在未來面對弧菌侵襲的養殖環境,Rhodotorula mucilaginosa 具有做為水養殖質益生菌之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