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農業科技

協辦中華民國農學團體111年聯合年會論壇「循環農業 和諧共存」發佈日期:2022/12/09

實施期間起迄

111年12月09日~111年12月09日

實施地點

國立臺灣大學應用力學館1樓國際會議廳

執行單位

中華民國農學團體

執行成果

大會論壇以「循環農業 和諧共生」為主題,就臺灣農業剩餘物質如何再利用,邀請產官學界菁英演講。為加速臺灣產業轉型升級,政府推動「5+2」產業創新政策,其中的「新農業」及「循環經濟」,透過資源的再利用,降低農業剩餘物質處理成本,提升再製產品價值,讓產業發展從線性經濟轉型為循環經濟,以有效緩解廢棄物與污染問題,建立「從搖籃到搖籃」的新經濟模式,如何達成此一目標,是所有農業從業人員關心議題,由社團法人台灣農學會等29個農學團體共同籌辦本次年會,期藉由跨領域交流,共同探討相關策略。
今年年會除頒獎表揚各農學團體推薦的優秀農業基層人員,以及台灣農學會學術暨事業獎得獎人及團體,並舉辦「循環農業 和諧共生」論壇。蔡總統特致賀電嘉勉獲獎者,並表達盼藉由本次論壇,厚植跨域合作平台,張拓市場行銷通路,攜手為國家農業永續發展貢獻心力。農學團體聯合年會陳駿季主任委員表示,循環是農業資源再利用的策略,將農業廢棄物重新定義為農業剩餘資源,透過農業生產加值利用,轉變成有價的新產品,而循環農業發展需要公私部門協力合作。臺大生物資源暨農學院盧虎生院長表示,面對氣候變遷農業面臨更多挑戰,需透過學術跨域整合、創新思考,而農學團體聯合年會在此過程中擔任整合的重要角色,盼透過年會各界集思廣益,重新思考、重新設計來解決問題。
本次論壇規劃2場次專題演講,分別邀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陳主任委員吉仲主講「從循環農業看新農業政策執行成果」,以及英國標準協會(BSI)東北亞區蒲樹盛總經理主講「邁向永續契機-2030/2050 綠色工業革命」。陳主委表示,農委會循環農業政策目標,為2040年建立1,000場農林漁畜低碳永續循環場域,以及1,000萬公噸農業剩餘資源循環再利用,進行能源化、資源化及材料化,並舉例說明目前農業剩餘資源循環利用的推動情形。對於未來循環農業的推動,農委會每年會編列科研經費、並比照農機具補助設備、同時建立商業模式市場運作,並搭配其他配套措施作為循環農業推動的助力。短期目標試驗場所將輔導46場示範場域,並規劃3年內完成雞糞轉有機質肥料。
蒲樹盛總經理則就全球淨零排放的趨勢切入,說明2030及2050年為永續發展的重要門檻,淨零排放是人類社會確定的目標、歷時漫長,並吸引人類歷史上的最大投資,國際間把2030、2050年要達成的永續目標稱為綠色工業革命,如能瞭解國際上趨勢、把握永續商機,研發達成永續目標的解決方案,將會變成全世界的解方,進而推廣至全球市場,重點在於是否能與國際接軌,找到臺灣的發展方向。蒲總經理並舉例分享歐盟碳關稅、永續分類法等新制對於企業的影響,並指出面對國際淨零排放的挑戰,政府的政策目標應更為積極,以協助產業成功轉型。

成果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