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農業科技贊助計畫

贊助計畫

以栽培技術提高荔枝著果及焦核率發佈日期:2021/05/04

實施期間起迄

110年05月04日

執行單位

國立中興大學園藝系張哲嘉教授、潘美汶助理

執行成果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為我國重要果樹產業,台灣最主要的栽培品種仍為豐產、穩產、品質中等及適應性強的‘黑葉’(佔栽培面積約60%),但也因此造成產期集中、品質待提昇及生產過剩等問題。近年農試所嘉義分所及鳳山分所陸續育成‘台農1-7號’等雜交品種,具品質優良、穩產及分散產期之優點。其中‘台農7號-早大荔’係嘉義農試所於2010年育成 (張等,2014),具涼溫需求量較低而易開花、早熟、大果及豐產特性,其產期分別較‘玉荷包’與‘黑葉’提早2-3週、單果重逾30 g、著果良好而無隔年結果等問題。此外,因吻合氣候變遷下之需求,甚受矚目與期待。
本試驗以彰化縣芬園鄉楊氏果園之9年生‘台農7號-早大荔’為材料。以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PGR)【2,4-D (2 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Sigma-Aldrich) 3ppm】與2種栽培處理技術(環刻和疏花)進行雙因子試驗。於盛花前約1個月於亞主枝分枝處施以環刻(刻傷0.3cm寬),盛花期進行疏花及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2,4-D)處理,並調查對著果與果實性狀的影響。
本年度結果顯示各處理間著果率變化,花後1週以施用2,4-D較高;花後2週至3週,以施用2,4-D、施用2,4-D+環刻、施用2,4-D+疏花及疏花等4者著果率較高;4週後以疏花序較高(無論是否施用2,4-D)。果實品質調查結果顯示2,4-D與栽培處理技術兩因子無相互影響,盛花施用2,4-D可減少果皮重,疏花處理可增加焦核率與著果率,其餘無差異。
盛花期噴施2,4-D可延遲偏雌花落果,但僅能維持3週,僅疏花處理可維持較高著果率至採收,但因偏雌花數較少,故最終留果數各處理間無差異,顯示施用2,4-D不影響‘台農7號-早大荔’果實品質及著果率,而疏花可減少養分消耗、增加偏雌花比例進而增加著果及產量(張和林,2002; Huang et al.,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