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農業科技專案計畫

專案計畫

辦理「美國南加州地區農業考察活動」發佈日期:2014/04/24

實施期間起迄

103年04月24日

執行單位

本基金會

執行成果

本基金會為農業科技業務發展需要訂於103年12月23日至31日止共計九天,辦理美國南加州地區農業考察活動。本次考察活動由陳董事長率團,團員包括汪顧問、劉執行長、陳副執行長、翁組長、陳信宏先生,以及邀請蔬菜研究小組委員兼召集人國立中興大學李文汕教授隨團擔任翻譯及解說工作,陳前組長全興協助考察紀錄,故成員共計8人。

考察參訪單位及內容包括如下:
(1)參觀酪梨包裝處理廠(Giumarra Brothers Fruit Co. Inc.)-Bruce Dowhan
(2)訪問台商酪梨果園(Rios Canyon Ranch)-David Chiang
(3)參觀溫泉空心菜生產及吳郭魚養殖(Long Life Farms Inc.)-Ken Ka Vong
(4)參觀台商蚯蚓糞生物堆肥廠(Salton Sea Farms Inc)-Hsiang-Hwa Lee
(5)參觀海洋世界(SeaWorld San Diego)
(6)參觀錫安國家公園(Zion National Park)
(7)參觀胡佛水壩(Hoover Dam)

考察心得
(1)這次美國南加州的農業考察活動,承蒙聖地亞哥市的David Jiang先生及棕櫚泉市的Hiang-Hwa Lee先生的熱心協助聯繫,同時也特別感謝各接待公司的熱誠接待與詳細的引導解說,使整個參訪活動得以圓滿順利。參訪團全體團員謹在此向所有接待單位與人員致上最誠摯的感謝之意。
(2)本次考察從Giumarra公司發展的例子說明,農企業經營的成功在於正確的經營目標與不斷的研發外,還要有強大的經營團隊不斷地去改善及提高產品品質以提升競爭力;同時要處處設法降低生產成本,以求擴大銷售的利潤。畢竟價格是由市場決定,唯有生產技術領先、利潤深厚的產業才能永續經營。再者,產品的品質與週年穩定供貨是現今農業相關企業生存的不二法則。所謂的《品質》,包括產品的外觀品質、食用品質與安全衛生品質;而所謂的《週年穩定供貨》,則是要把農業當成服務業,要能一年365天,天天都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3)由加州酪梨委員會與加州酪梨產業發展的良性循環模式,帶給我們極大的啟示是:產業的經營法則應該是生產者結合銷售者、消費者共同把國、內外的市場做大,藉以擴大產業規模,使在產業鏈上的每一環節共同獲利;而不是獨善其身,彼此競爭,使個體的生存空間變為更小、更緊張,最終也傷害了產業的健康發展。此一啟示的最佳應證就是Giumrra集團公司的經營理念,一方面加強消費者的推廣與教育,告訴消費者如何挑選好品質的酪梨與如何食用酪梨,不斷增加消費者對酪梨數量與品質的需求;另一方面則不斷地提供技術支援給生產農戶,協助農戶生產出更多、更好的酪梨,間接更強化了自己的市場行銷實力,凸顯企業本身在市場的優勢。
(4)蔬果的安全衛生品質已經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重視,法律對食品生產的規定也越來越多與越嚴格。本次參觀酪梨與生物有機肥相關產業後瞭解到,新鮮蔬果的安全衛生品質,除在田間必須符合優良作業產程外,對於生食產品的清洗、包裝、運輸過程均有嚴謹的監管控制,尤其對於投入品的監督管理與微生物污染的防治措施,更是要求百分之百的安全。對於像酪梨這樣的水果,加州政府甚至以法律來規定酪梨果實的採收成熟度,以保證農業產品的品質。這些做法都十分值得我們學習。
(5)酪梨(Persea americana Mill)又稱鱷梨、油梨、樟梨、牛油果,屬樟科(Lauraceae)的常綠果樹,原產於熱帶地區。台灣的酪梨產業自日據時代引進,農復會時自美國引進12品種,之後又陸續引進21種酪梨品種,並積極從事研究及推廣,目前台灣酪梨產業已有小規模。可惜國內消費者還未能瞭解其特性、營養成分與營養價值,而且食品界亦極少加工利用,以致產業遲遲無法擴大,十分可惜。建議可借鏡加州酪梨委員會做法,讓酪梨成為在台灣循此模式成功的第一個示範作物。
(6)水資源可以說是農業生存與發展的關鍵命門,這次到南加州發現許多果園與農場都因為連續兩年的乾旱而廢耕、棄耕,十分可惜。目前台灣又再度面臨乾旱缺水的問題,引申大批農民要集結北上,擬向政府高層激烈抗議。但相較於美國加州每年只有5、6百毫米的降雨,台灣雖年享2500毫米降雨的恩賜,卻還是經常發生缺水、搶水的社會問題。另從胡佛水壩的偉大工程與驚人的多功能貢獻,可以知道一個具有長遠目光與設想周到的政策或工程,對後代千秋萬世會有極為長遠的影響。因此建議政府實應集思廣益,積極尋求長遠的解決方案,以維護照顧農民與讓農業永續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