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農業科技贊助計畫

贊助計畫

台灣草莓採收、處理、包裝及貯藏技術之改良發佈日期:2010/01/01

實施期間起迄

99年01月01日

執行單位

劉富文

執行成果

苗栗縣大湖生產的草莓採收後迅速選別分級,裝入小塑膠盒,放置冷庫貯藏框架中預冷,然後整框套以大塑膠袋,加充適量CO2後密封,可以達到最佳的貯藏效果。經過4次試驗,上述方法可保持草莓新鮮2~3週,而且貯後仍有正常的販售櫥架壽命。及時預冷而不加CO2處理之草莓也有相當好的保鮮效果,但比起CO2處理組較早發生灰黴病及果肉老化。草莓在低溫貯藏中也必須維持高濕度,否則果萼易因失水而萎凋變色,喪失新鮮感。
晴天同日在上午8時及9時30分採自同園的草莓比較,經過迅速預冷保鮮處理者,耐貯藏力無顯著差異。但有一試驗裡中午12時採收的草莓比上午8時採收的草莓較多發生灰黴病且果肉較早老化。
不同果農生產的草莓,其耐貯藏力有天壤之別。有一次試驗比較7個果農的產品;皆由果農自己採收後於上午10點之前送到集貨場。由集貨場取得產品後立刻裝盒預冷;一部分不加CO2而另一部分加CO2處理。不加CO2處理組冷藏7日之後只有2個果農的產品維持可售率100 % 之新鮮狀態;最差的產品有35 % 果實失去商品價值。加CO2處理組14日後仍有一產品維持可售率100 % 而此時最差的產品已有60 % 果實喪失商品價值。貯藏14日後觀察,CO2處理組雖然抑制了灰黴病但無法延遲不良產品的果肉及萼片老化。
大湖地區生產的草莓大部分由果農在下半夜或清晨採收後裝在淺塑膠籃中,在上午10時以前送到集貨場。然後裝上冷藏車中運輸到消費地。消費地商販收貨後再分裝在塑膠小盒中販售。顯然預冷不足而且太慢,加上換盒動作粗糙而造成機械傷害,腐損嚴重應不意外。將來採用本研究構想之方法,採後迅速送到包裝場,先分級裝盒後預冷,冷藏,然後低溫運輸到消費地,以原盒販售,應可大幅改善產品零售時的品質。加上CO2保鮮之效果更可延長貯藏日數,調節供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