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理花蓮及台東業務視導發佈日期:2010/12/01
實施期間起迄
99年12月01日執行單位
中正基金會執行成果
(1)花蓮縣富里鄉農會:拜會在農委會與本基金會努力下第一件成功外銷日本台灣米的富里鄉農會,其新型富麗米整廠碾米設採用日本 TOYO 原廠碾米主機【礱谷機、選谷機、精米機、色彩選別機、全自動包裝機、無殘留昇斗機等】,配合電腦自動控制系統,使碾米加工流程順暢,碾製白米流量達每小時2.5噸。由陳榮聰總幹事接待及解說,參觀農特產品展售中心,並前往羅山有機村體驗DIY製作有機豆腐。(2)台東縣池上鄉農會:池上鄉是台東縣縱谷地區位置最北端的平地鄉鎮,北與花蓮縣富里鄉接壤、西鄰台東縣海端鄉;西南以新武呂溪、南以嘉武溪與關山鎮相望;東以海脈山脈稜線與東河鄉為界,東西最寬之處寬約8.5公里,南北最長之處長約15公里,面積82.6855平方公里,占台東縣總面積的2.35%。其中平原面積為36.52平方公里,約佔全鄉面積44%。由徐月娥總幹事接待,視導本基金會協助該農會推動「台東縣池上鄉加強好米外銷計畫」執行成果,並參觀台東縣池上花海。池上花海在台東縣客家文化園區裡,今年的主題是「採花、蝴蝶、水池上」,顧名思義是以蝴蝶和花的造型為主。花,處處皆是,有波斯菊、百日草、一串紅、鼠尾草、非洲鳳仙和瑪格麗特。至於蝴蝶在哪兒呢!仔細看看,蝴蝶就在大地的畫布上,眼前繁花鋪陳的圖騰就是一隻蝴蝶哪,主辦者的用心之至,令人讚賞。台東縣客家文化園區,建物的一部分蓋在水上,營造出湖畔風光的景致,非常特別,令人喜愛。園區一樓有咖啡廳、等路店、農業休閒旅遊服務中心,由池上農會承租經營。還有展演室和視聽教室,定期舉辦各種展覽活動和撥放紀錄片。園區二樓有特展室展出客家文物,還有與客家電視台合作設置的「客家電視館」,以及有關客家文化的圖書室。
(3)茶業改良場台東分場:吳聲舜分場長接待並作簡報,為提昇東部茶區競爭力與永續經營,將逐步收集建立栽培種和野生種種源,以充實實驗研究的基本材料。在製茶試驗方面,則將致力於研發各種特色茶及如何與地方特產結合,生產各種特色茶及具地方特色之茶葉多元化產品(如果茶、蜜香綠茶、野生茶、鳳梨紅茶等),配合觀光旅遊,發展屬於東部茶區的特色茶。有關茶區輔導方面,為了配合觀光休閒茶園的發展,將持續推動茶園景觀改善,以吸引更多遊客。並加強輔導茶葉分級包裝,建立品牌與信譽。簡報後除參觀茶區及製茶設備外,吳分場長讓每位團員體驗DIY製作有機普洱茶(沱茶),附有簽名及製作日期的成品可帶回做紀念,此做法能有效帶動觀光旅遊。
(4)布農部落:位於台東縣延平鄉桃源村,由布農文教基金會所設,以經營布農部落的形式,體驗原住民生活風貌、文化傳承、與休閒產業,重建原住民文化,提供其他族群體認原住民文化的機會,整個園區是集原住民藝術與文化及觀光特色的綜合休閒農場。文化園區現場有原住民的歌舞表演、藝術景觀咖啡屋、原住民的手工編織品的展售,部落風味餐供應布農部落生產的有機蔬果魚肉,園區規劃有部落民宿、部落劇場、部落咖啡屋、部落餐廳、有機蔬菜區、生態公園、河堤公園、農特產中心、原住民藝術創作等,是一處體驗原住民文化與藝術的最佳停駐點。
(5)台東原生應用植物園:由創立生物科技憑藉著「無汙染有機栽種」及「生物科技」技術發展出完整的藥用植物種原培育技術並提升台東農業的附加價值,推廣出一系列預防疾病及對人體健康有幫助之高科技養生保健食品,以達到健康、休閒、知性、生技的原生精神。其經營團隊由台東多家知名飯店的經營團隊、專業農業博士及台東觀光旅遊業界率領成軍,擁有東台灣豐富的觀光資源整合能力,透過台東觀光資源的優勢,吸引觀光客的消費,建立起休閒健康保健食品之通路,期能打造出相關產業最佳的共享平台,提供最卓越的管理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