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合環刻與螺旋環刻對‘糯米糍(73-S-20)’荔枝開花、結實與樹勢之影響發佈日期:2009/12/30
實施期間起迄
98年12月30日執行單位
張哲嘉執行成果
為瞭解不同環刻方式對 ‘糯米糍(73-S-20)’荔枝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之影響,以南投縣集集鎮8年生植株為材料,於98年4月10日進行閉合環刻(closed girdling)、螺旋環刻(spiral girlding)及無環刻對照組(ungirdling as control)等3種處理,繼而調查對停梢期萌與著果期之萌芽率、新梢生長量,翌年開花率、結實率、單果重、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oluble solids content, SSC)與樹截面積(trunk crossing section area, TCSA)增加率之影響。閉合環刻與螺旋環刻對抑制停梢期萌梢率(3.8、3.5 %)及著果期萌梢率(6.7、6.2 %)、開花率(17.3、17.8 %)與結實率(5.1、5.8 %)等均較無環刻對照組(6.4、15.9、9.8、4.6 %)為佳。螺旋環刻及無環刻對照組之單果重(19.8g、20.1 g)優於閉合環刻(18.1 g),惟三者果肉之總固形物含量(依序為18.6、19.1、18.7 %)與樹幹截面積增加率(12.6、11.6及11.1 %)均無差異。受98年8月8日莫拉克颱風之影響,多數試驗植株之枝條毀損,致使本年度無環刻對照組、閉合環刻及螺旋環刻自採後修剪後萌梢至12月31日停梢期止之當年生(current season)枝條長度(包括萌梢數)分別為15.8 cm (2次梢)、17.6 cm (2次梢)及19.5 cm (2次梢),僅為正常年份生長量之1/3,可能影響翌年之開花與結實,將持續觀察其變化。成果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