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農業科技贊助計畫

贊助計畫

台灣草莓採收、處理、包裝及貯藏技術之改良發佈日期:2011/12/30

實施期間起迄

100年12月30日

執行單位

劉富文名譽教授

執行成果

主產地苗栗縣大湖地區生產的草莓,除一部分以觀光果園形式供遊客自採外,大規模運銷者因乏現代化採後處理技術,貯運壽命不長。美國加州生產的草莓,採後迅速裝入小盒,經預冷及低溫氣變運輸等方法,可以成功地運到美洲東岸大都會甚至海外市場銷售,保鮮達一星期以上。此種技術應可借鏡而應用於台灣草莓上。本計畫屢次測試與改良草莓保鮮方法,目的在研發適合台灣小規模經營的技術。
舉本年度試驗之一例說明。草莓採後迅速運往處理場所,同時做選別與裝盒作業。裝入蚌殼式塑膠盒中,每盒約450公克。裝果後暫不合蓋,放在0°~1℃預冷。預冷約3小時後合蓋或半合蓋,一部分(預冷組)原封冷藏,另一部分(氣變組)放置冷藏框架上後整架套以大塑膠袋,加入約15% CO2後密封貯藏。在1℃貯藏7日後檢查結果兩組皆無黴腐。貯藏14日後預冷組出現少數黴果,但氣變組仍然無黴。貯藏23日後預冷組有1/3果實長黴而氣變組在3盒樣品共66果中只見一果長黴。氣變組貯藏23日後移到5℃(仿家用電冰箱溫度)放7日後仍只在2盒共46果樣品中找到3果有輕度長黴。可見其仍有相當長的櫥架壽命。由此觀之,採後數日內運銷者適當預冷及冷運即能保鮮;需要貯藏多日者可加CO2用氣變貯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