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農業科技研究計畫

研究計畫

櫻花與杏花切枝及杏花盆花生產技術之研究(第二年)發佈日期:2012/12/15

實施期間起迄

101年12月15日

執行單位

吳安娜副研究員/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桃園區農業改良場台北分場

執行成果

再篩選,另外直接以低溫打破休眠、促進開花方式亦值得探討。櫻花及杏花花色白至濃紅,自然花期因種間及品種間的差異分布在農曆春節前後1~2個月,是春節應景的主要切花(枝)種類之一。臺灣地處亞熱帶氣候地區,冬季低溫期短,常使櫻花及杏花打破花芽休眠之低溫需求量不易滿足,在淺山或平地較溫暖地區,正常花期開花量少甚至無法順利開花的情形常見,因此篩選低需冷性的品種及人工取代低溫處理技術,使花期調節於市場需求量大之際方為解決之道。本試驗已篩選農曆春節前後開花習性佳、植株分枝性強且瓶插壽命長之’八重櫻’、’敬翁櫻’及92-45、92-54、92-69、WK-99-1、WK-99-2及WK-99-3等山櫻花品系,與觀賞杏花’紅碧桃’、’粉碧桃’與’紅絳桃’3品種,於本年度進行嫁接繁殖以為將來推廣利用。在採收時期、貯藏溫度與時期對杏花切枝開花之影響試驗結果顯示,於低溫休眠中期切枝採收,採低至涼溫 (8~15℃)保濕貯藏10天,再室溫(12~25℃)瓶插約2週後,50%以上之切枝可順利開花;另外於低溫休眠期後期採收者,以較高溫(15~25℃)保濕貯藏約10天,再室溫(12~20℃)保鮮處理1~7天,50%以上之切枝可順利開花。以上述人工貯藏處理之切枝之花期較自然花期之植株提早2~3週,可用以提前供貨以供應市場用花需求。惟杏花切枝貯藏方式調節市場供貨期,切枝開花易受自然氣候因素,尤其是低溫累積量以及枝條成熟度影響,切枝枝條開花整齊度及開花量有減少的現象。休眠期除葉與氫胺處理對6年生杏花開花期影響試驗結果顯示,本年度於休眠期後期進行除葉與氫胺處理,兩者處理均可使花期(始花期及盛花期)提前。氫胺處理、除葉+氫胺處理之始花期提前約5天,除葉處理則始花期提前3天;盛花期因除葉與氫胺處理提前約3天,均有助切枝提前採收。另外在盆栽杏花花期調節試驗中,以’7寸桃’盆栽杏花,於休眠期後期以5%及10%尿素、5%及10%尿素+2%夏油及3%氫胺葉面噴施,結果顯示以5%尿素處理始花期提前約4天,效果較佳,餘處理花期提前不明顯,藥劑處理的濃度與種類仍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