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農業科技研究計畫

研究計畫

台灣北部地區櫻花及杏花切枝生產技術之研究(第一年)發佈日期:2011/12/30

實施期間起迄

100年12月30日

執行單位

吳安娜

執行成果

櫻花及杏花花色從白至豔桃紅,自然花期因種間及品種間的差異分別於1~4月及2~3月,因農曆春節期間因花色討喜應景,櫻花及杏花切枝市場需求量較大,但因台灣冬季低溫期短,無法滿足櫻花及杏花打破花芽休眠之低溫需求量,使開花量少甚至無法順利開花的情形常見,故本試驗以篩選適合北部低海拔地區種植花期早而穩定、切枝瓶插壽命較長之櫻花及杏花品種(系),及以冬季除葉、氫胺藥劑處理等技術,尋求杏花花期提前之方法與技術。並探討杏花盆花於夏季以生長抑制劑抑制枝條生長其盆花花期調節之影響,期能於農曆春節期間可供應多樣化的應景花卉生產。經試驗調查結果得知,農曆春節前後開花習性佳、植株分枝性較強之商業櫻花品種有八重櫻、敬翁櫻,山櫻花品系92-45、92-54、92-69、WK-99-1、WK-99-2及W-99-3等6個;觀賞杏花有紅碧桃、粉碧桃與紅絳桃等3品種,切枝瓶插壽命除八重櫻較短約13~18天外,餘品系種觀賞期約可達20~30天。休眠期除葉與氫胺處理對5年生杏花開花期影響之第一年試驗試驗結果顯示,除葉處理可提早3天開花;而氫胺處理則使花期延後7天,較不利於杏花於春節期間的切枝供貨,推測花期延後原因與氫胺施用時期過早有關,有待進一步試驗。另外,以125~2000 ppm之巴克素處理七寸桃盆栽,植株節間明顯短縮,250 ppm以上濃度處理植株生長受阻明顯,植株死亡較為嚴重。本試驗中亦觀察在低海拔地區之七寸桃盆栽,夏季高溫期生長勢弱,且易受流膠病及有翅蚜蟲等病蟲害危害,栽培技術仍需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