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烏龍式特色紅茶之研製發佈日期:2006/01/01
實施期間起迄
95年01月01日執行單位
林金池、邱垂豐、黃正宗、簡靖華、林儒宏執行成果
一、本年度進行烏龍式紅茶適製品種篩選: 利用本分場在春、夏、秋及冬各季採摘茶菁,如青心烏龍、台茶 12、13號、青心大冇、水仙、武夷、大吉嶺、祈門、台茶18號、FKK-22、B-65-37-164-2、 B-65-37-85-1等品種(系)進行紅茶製造比較試驗。試驗結果顯示,青心烏龍、台茶12號及青心大冇等小葉種品種,FKK-22、B-65-37-164-2、B-65-37-85-1及祈門等大葉種品種(系),經攪拌處理後香氣與滋味之品質可獲得提昇。二、茶菁採摘經適度萎凋,因芽尖含水量降低,攪拌後白毫會有部分脫落現象。經攪拌處理後製成之紅茶,沖泡後茶湯水色加深,水色明亮度較佳。菁味也可藉由攪拌處理明顯降低,香氣轉甜香,滋味濃稠度提高(大葉種茶湯會有凝乳現象),其中以春、冬季之祁門及FKK-22香氣表現最佳,葉底紅勻,發酵速率較快。但經攪拌處理後,若茶菁萎凋率太低(含水量高),攪拌後會有「積水」現象,茶湯表現會較苦澀。要製造高級紅茶,茶菁採摘應控制適度嫩採,若過於粗老,製成紅茶條索粗鬆,黃片多,且滋味淡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