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農業科技贊助計畫

贊助計畫

樹木褐根病檢測試劑商品化技術建立發佈日期:2012/12/10

實施期間起迄

101年12月10日

執行單位

吳孟玲組長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

執行成果

褐根病(brown root rot disease)是國內林木目前最嚴重的病害,本病害是由病原真菌Phellinus noxius所引起。由於樹木罹病初期不易以外部病徵來診斷,為掌握防治先機,本計晝研究團隊已針對病原菌發展聚合酶鏈鎖反應(PCR)技術進行分子檢測,研究成果有助於提高病害診斷效率。本年度研究主要持續改進已建立之PCR診斷技術,並開發新的LAMP分子檢測技術,(LAMP,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恆溫環狀擴增法,近年逐漸被應用在疫病蟲害的檢測上,LAMP技術與PCR技術主要不同之處在於前者可以在恆溫下反應,所以只需要溫度能達到60-70℃的簡單恆溫儀器,如水浴槽(water bath)或加熱板(heat block)。LAMP技術的特點有:(1)不需要昂貴的PCR儀器,只需要水浴槽或加熱器等恆溫器即可。對於某些田間檢測、偏遠地區實驗室來說,相當簡單實用。(2)專一性相對高,(3) 反應時間短(40~60分鐘),(4)靈敏度高,(5)檢測反應所產生的白色沉澱用肉眼或濁度計即可觀察,相當簡便。若再加入核酸染劑則靈敏度則更佳。實際應用於田間實際篩檢試驗,我們檢測植物園17株疑似感染褐根病之樹木進行採樣檢測,結果其中有五株現地病徵明顯且LAMP檢測呈陽性反應,有七株現地病徵明顯但LAMP檢測呈陰性反應,有五株現地無明顯病徵且LAMP檢測呈陰性反應,我們進一步以六株感染樹木為中心對周邊十株樹木進行採樣檢測,結果發現六組樣區中,感染率分別為40% (4/10)、10% (1/10)、10% (1/10)、30% (3/10)、70% (7/10) 及20% (2/10),根據現地觀察病徵以及培養基上之菌絲型態的結果可以發現,許多無法以肉眼觀察到之病原菌可以經由高靈敏度之LAMP分子檢測技術偵測出,因此LAMP分子檢測技術是日後進行褐根病感染初期篩檢時之一項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