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對農田水利會灌區風能與太陽能開發之影響評估發佈日期:2009/12/30
實施期間起迄
98年12月30日執行單位
張倉榮、杜逸龍、陳俊龍執行成果
本計畫係兩年度(98、99年度)計畫,評估氣候變遷對農田水利會灌區風能與太陽能開發之影響。在98年度的計畫中,本計畫採用三種IPCC所提供最常被運用於氣候變遷的全球環流模式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 GCMs),其分別為CM2.1、ECHAM5與HADCM3模式,並結合韋伯風速機率分佈,利用其在台灣周圍鄰近點所模擬的結果與北、中、南與東部5個氣象站 (基隆、新竹、梧棲、恆春與成功)觀測所得氣象歷史資料比對,進行風速資料空間降尺度的模式驗證,並比較不同GCMs運用在台灣地區的準確性。最後再採IPCC所建議的情境設定方式,以1961年至1990年風速資料作為基期(Base-line)資料,以2070年至2099年資料進行平均,代表2085年受氣候變遷的風速資料,並推估其風能及發電量,以分析未來風能受氣候變遷影響之可能變化。結果發現,ECHAM5模式的準確性較其他2種環流模式為高,將ECHAM5模結合具有較長風速資料的基隆、新竹、梧棲、東吉島、澎湖、蘭嶼、恆春與成功等8個風速測站,並以地理資訊系統疊圖分析,探討未來水利會灌區地面10公尺高度處之風能潛勢的增減趨勢,結果發現東北部的水利會灌區風能潛勢是些微增加的,其增加幅度為0%至10%之間,而西北部、中部、南部及東部的水利會灌區是略為下降的,其下降幅度為0%至10%間,其中新竹水利會灌區以及嘉南水利會灌區是下降最多的,其下降幅度為10%至15%之間。表示未來風能潛勢受氣候變遷之影響會產生區域性的差異,如要發展風力發電需特別注意此項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