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農業科技專案計畫

專案計畫

辦理「大陸上海地區有機農業考察活動」發佈日期:2014/04/24

實施期間起迄

103年04月24日

執行單位

本基金會

執行成果

針對上海地區台商經營團隊以現代化農業概念投入之有機農場,瞭解其建設、生產、運營、銷售狀況與管理模式等,同時實地瞭解有機農場企業主是如何在大陸創業,如何在困境中謀求發展,繼而創造佳績,並希望藉由他山之石,提供本會同仁參考,更希望將所見所聞形成報告,提供後續有意到大陸發展有機農業的朋友做為借鏡。考察活動於2月24日至28日舉辦,參觀有機農場包括浙江省嘉興市世合有機農業園、江蘇省昆山市歐耕尼克有機農場及上海市崇明縣中新泰生農場。其中世合與歐耕尼克兩座農場為台資企業,泰生農場為新加坡國際元立集團投資的綜合性農企業。

考察心得
(1)本次大陸有機農場參訪活動,拜訪了三座有機農場,均紮實地由台灣技術團隊規劃管理,且農場經營成效卓著,值得觀摩學習。在專業的解說與現場觀察後發現,每座農場都是按步就班、腳踏實地的在執行有機農業管理。從土壤培育、品種選擇、肥料使用、病蟲害管理、雜草防治、灌溉水源處理、生態維護,以至採收後的調理、包裝、貯運、銷售、售後服務等等整個流程,始終一絲不苟,目的就是要做到全有機與真有機,如此精神的確令人佩服。
(2)土壤是種植農業的基礎,尤其對有機農業而言,培育良好的土壤可說是成功的一半。我們發現,本次所參觀的三座農場都願意花費極大心力在土壤改良工作上,此一作法著實讓人敬佩與欣慰。三座農場的負責人均各自從台灣引進微生物技術,將微生物應用於有機肥與生物性液體肥的發酵製作上,然後將此有機產物大量施入土壤,同時改善土壤的物理性、化學性與生物性,使其最適合於作物的生長。
(3)分析三座農場的地理位置均在長三角沿海高度經濟開發區域內,緊鄰上海、蘇州、杭州三大都會區的一日生活圈範圍,消費總人口數達八千萬人,具有發展有機農業的優越條件。但成功的關鍵是產品要如何取得消費者認可與信賴。只有建立可靠的品牌,穩定行銷通路,以達到產銷合一,才是成功的途徑。
(4)根據歐耕尼克有機農場幹部介紹,農場從台灣移往大陸發展,主要是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挑戰更大的銷售市場。因為台灣目前發展有機農業所面臨的困境,如土地資源少、農場規模小、緩衝隔離困難、勞力不足、市場容量偏小等問題,似乎都可在大陸獲得解決。加上台灣人生性勤奮,做事務實,注重品牌,謹守誠信等特質,生產出來的有機產品也確實獲得大陸消費者更多的信賴,因此也帶給台商在資金與技術之外的另一種無形優勢。
(5) 本次參訪看到中新泰生農場及世合有機農園與台灣經營團隊合作的例子說明,農業經營的成功,除了要有明確的經營目標與堅定不移的信心外,還要有強大的經營團隊不斷的研發,去改善及維持品質,以提升競爭力;同時要處處設法降低生產成本,以求擴大銷售的利潤。畢竟價格是由市場決定,唯有生產技術領先、利潤深厚的產業才能永續經營。
(6) 過去許多台灣的有機業者經營的思路大多是嘗試從硬體的投資來改善設施栽培環境,從而提高生產效率。然而硬體的投資通常意味著成本的增加,同時與有機農業所強調的低投入與資源循環利用的精神相違背。從世合有機農園與泰生農場技術團隊不斷嘗試從植物生理的基礎著手,利用品種選擇與植物本身對環境的調適能力與現有簡易設備的補強,在不須加溫的情況下,即可在冬季大棚內生產蔬菜,因而降低加溫成本,提高經營利潤,自然也是提升競爭力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