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農業科技贊助計畫

贊助計畫

屏東地區咖啡生產與利用發佈日期:2007/01/01

實施期間起迄

96年01月01日

執行單位

傅炳山、華真

執行成果

調查屏東地區八個原住民部落之咖啡樹栽培面積,包括日據時代留下之老樹及拾籽請人育苗新種之咖啡樹,共有近 600公頃均為阿拉比卡種咖啡樹,其中以泰武鄉之百餘公頃為最多最大。屏東境內之原住民部落之位居海拔分歧,從平地至近千公尺均有,多屬碎石礫壤土,坡度平均近45 度,一年四季早晚溫差大,適合多年生果樹栽種。選定泰武鄉泰武村及三地門鄉德文村為本計劃之實驗進行地,調查該地區之原住民族保留地上雜木林下咖啡樹之栽種結果。栽培成本中,平均一分地為三萬元,均為咖啡苗及肥料與灌溉系統之花費,樹齡二年之咖啡樹,既可採收咖啡果,因氣候冷涼且粗放管理,因此二年之咖啡樹約可採收0.5公斤,至三年齡,可收生豆約三公斤。生豆平均價格為600元/kg 2000元/kg,目前因無分級標準,因此價格均為收購者依其主觀標準定價。利用頂部空間分析儀器,分析台灣屏東泰武咖啡香味中最具影響力之化合物含量多寡及其香氣表現,於泰武咖啡中得知最具影響力之19種化學成分。如(E)-β- Damascenone、2-Furfurylthio、2-Isobutyl- 3-methoxypyrazine等等,其中以Furanone(Furaneol)佔總成分中最高,為109.00 mg/L,再來為4-Vinylguaiacol佔6.48 mg/L,2,3-Butanedione佔5.08 mg/L,其餘成份皆低於5 mg/L。由此推斷Furanone為咖啡芳香族中,最具影響力之化合物,香氣為牛奶糖香(焦糖味),源於糖酵解,當含硫化合物發生二級反應時,Furanone即產生主要氣味。Pyrazine 類為咖啡芳香族化合物之第二大含量成份家族,具土味(碳烤味)對咖啡芳香味有顯著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