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農業科技贊助計畫

贊助計畫

「柳橙長期貯藏方法之研發」研究計畫97年度成果摘要發佈日期:2008/12/30

實施期間起迄

97年12月30日

執行單位

劉富文、程筱倫、王怡玎

執行成果

台南縣東山之柳橙在96年12月14日與31日兩次採收相同4株之果實,在15℃貯藏4個月及5個月後比較,早採組綠蒂率略高但蒂週果皮障礙比率也略高。兩組果實的「乾米」率皆甚高,為本年度柳橙之普通現象,與採收日期的關聯性不明顯。柳橙採收後以0, 25, 50, 100ppm之2,4-D處理,然後貯藏150天。結果4處理之腐爛率依次為6.3%, 8.8%, 0%, 0%;綠蒂率依次為2.5%, 49%, 73%, 78%,差異明顯。各組果實之蒂週障礙比率皆甚低,而乾米率皆甚高。乾米程度除100 ppm組較高外,25 ppm及50 ppm兩組皆未顯著高於0 ppm組。柳橙採後放在東山產地傳統式普通貯藏庫(有屋頂而無壁之通風庫)貯藏3個月後取一箱(183果)檢視,腐爛(2.7%)及果皮障礙(2.7%)比率皆甚低,而綠蒂率(91.8%)甚高;果色黃而少橙紅,大果已出現少數乾米,小果則無。類似的柳橙一箱(168果)轉貯在15℃一個月後腐爛(6.0%)及果皮障礙(0%)仍少,而綠蒂率(89.9%)仍高,但有許多(22.6%)果實因嚴重乾米或中果皮崩潰而變形,且多數大果及少數小果出現不同程度之乾米。在窯洞貯藏4個月後取出的6箱(計1036果)樣品檢視,有16.5%腐爛,7.6%果皮(主要在蒂週)障礙,0.9%果實變形及26.5%果蒂完全褐化、長黴或脫落。合計有48.5%果實完好而有綠蒂,26.5%無綠蒂,7.6%因果皮障礙只能搾汁用,而另17.4%為腐損。外觀尚完好的果實品質仍佳,但大果有一部分乾米,中、小果則甚少乾米。在15℃冷藏庫貯藏5個月後取出樣品6箱(計1048果)檢視,腐爛13.3%,變形1.4%,果皮障礙12.3%,果實完好而帶綠蒂53.3%,而果實完好但果蒂非綠19.7%。完好果品質仍佳,但大果有部分乾米。在15℃冷藏庫貯藏近7個月後取樣5箱(901果)檢視,腐爛18.9%,果蒂障礙2%,變形4.3%,果實完好而帶綠蒂70.3%,而果實完好但果蒂非綠4.6%。不同箱之間好壞差異很大,表示尚有改善空間。完好的果實食用品質尚可,但部分品嚐人覺得有「貯藏味」(不新鮮味)。各項試驗皆顯示大果易發生乾米或變形,小果則較少發生。長期貯藏之柳橙應選週徑<21cm之中、小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