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農業科技贊助計畫

贊助計畫

非洲鳳仙花之雜交育種及多倍體選育發佈日期:2024/01/02

實施期間起迄

113年01月02日~113年12月31日

執行單位

黃倉海副教授/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執行成果

一、非洲鳳仙花不同花齡之花粉及蔗糖濃度對花粉發芽率之影響
以非洲鳳仙花粉色花品系與商業品種‘Imara-Red’作為材料。在早晨8點時,選取綻放之花朵,於花藥開裂為花齡1天,將其標記後間隔24小時為花齡2天、間隔48小時為花齡3天。採取花齡第1、2與3天的花粉,使用不同蔗糖濃度(0、5、10、15、20、25、30、35%)的BK液體培養基滴於雙凹槽載玻片中,使用鑷子將花粉輕撥於培養基中,隨後將保鮮盒鋪上一層沾濕的紙巾並將雙凹槽載玻片置於上方,加蓋後放置於20℃的黑暗生長箱中培養2小時,經2小時後取出使用光學顯微鏡觀察,當花粉管長度超過花粉粒直徑2倍時視為花粉發芽,試驗取6重複,每重複計算200粒花粉。
取非洲鳳仙花粉色花品系在花齡第2天之花粉,培養於蔗糖濃度0%、5%與10%的BK培養基下,有較高的花粉發芽率,分別為39.3%、42.1%與41.8%,三者沒有顯著差異。不論BK培養基之蔗糖濃度為何,第3天花齡的花粉發芽率皆會降低。以第1天花齡與第2天花齡之花粉培養於BK培養基,當蔗糖濃度分別超過5%和10%後花粉發芽率會下降(表一)。非洲鳳仙花‘Imara-Red’取花齡第1天之花粉,培養於0-15%蔗糖之培養基下,並沒有顯著差異;花齡第2天之花粉,培養於0-5%蔗糖之培養基下亦沒有顯著差異(表二)。不論BK培養基之蔗糖濃度為何,花齡的增加會使花粉發芽率下降。非洲鳳仙花的花粉發芽率會因品種或品系不同,其適宜的條件也有所不同,在花齡第三天且培養於蔗糖濃度超過20%時,花粉發芽率皆有下降的趨勢。

二、授粉方式對非洲鳳仙花著果率及結種率之影響
以非洲鳳仙花粉紫色花品系、桃紅色花品系作為材料。分別進行人工自交、人工雜交、自花授粉、開放授粉與套網袋等五種處理,人工自交為使用鑷子將雄蕊去除,並進行套袋,連續兩日用同株異花進行授粉;人工雜交為使用鑷子將雄蕊去除,並進行套袋,連續兩日用另一品種的花粉進行授粉;自花授粉為開花前不除雄並套紗網袋;開放授粉為花朵進行標記不套袋、不除雄也不進行人工授粉;套網袋處理為除雄後套紗網袋但不進行人工授粉。於3週後調查著果率,在果實成熟開裂時調查實心種子數量。
人工自交及人工雜交之著果率皆較其他三個處理為高。兩個品系在開放授粉的處理有最低的著果率,分別是4.2%與0%。套網袋處理的著果率皆為0%,由此可見去雄同時隔絕蟲媒之干擾,可以保證不受外來花粉的汙染,從結果顯示非洲鳳仙花皆具備自花授粉的能力與自交親和性(表三、四)。

三、非洲鳳仙花不同品系之自交對著果率及結種率之影響
以非洲鳳仙花紫色花、桃紅色花、粉色花、嫣紅色花與淡粉色花品系作為材料。於花朵開放後雄蕊尚未成熟時使用鑷子將雄蕊去除,並進行套袋,約2或3日後待雌蕊成熟柱頭產生黏液時,使用同株異花的花粉塗抹於柱頭上,並重新套袋,避免果莢彈裂種子遺失。於授粉後3週調查著果率,在果實成熟開裂時調查實心種子數量。收穫的種子於穴盤播種,並調查種子發芽率。非洲鳳仙花所有品系的自交試驗中,嫣紅色花品系具有最高的著果率為33.3%。粉紫色花品系具有最高的種子發芽率為60.3%,桃紅色花、粉色花品系與嫣紅色花品系的自交種子發芽率相近,分別為42.8%、45.4%與45.3%。粉色花品系有最低的著果率6.3%。淡粉色花品系有最低的結種率與種子發芽率,分別為12.5%與27.8%(表五)。自交子代在花色上會分離,然而開花性狀上有變大之趨勢(圖一、二)。

四、非洲鳳仙花不同品系、品種及多倍體品系之雜交育種對著果率及結種率之影響
以非洲鳳仙花收集品系、多倍體品系與商業品種‘Imara- Red’、 ‘Imara-Salmom Shades’、‘Imara-White’、 ‘Imara-Rose’、 ‘Imara-Violet’、‘Imara-Orange Star’、‘Imara-Orange’作為材料。作為母本的非洲鳳仙花於花朵開放後雄蕊尚未成熟時,使用鑷子將雄蕊去除,並進行套袋,約2或3日後待雌蕊成熟柱頭產生黏液,將父本的花粉塗抹於柱頭上並重新套袋,避免果莢彈裂種子遺失(圖三),於授粉後3週調查著果率,在果實成熟開裂時調查實心種子數量。收穫的種子於穴盤播種,並調查種子發芽率。同時使用解剖顯微鏡調查母本的胚珠數量,各母本取三朵花計算其平均值,以實心種子數除以胚珠數即為結種率。
以粉色花品系與Imara品種進行雜交,以WFP בImara-Orange’、WFP בImara-Red’、WFP בImara-Rose’與WFP בImara-Violet’共四個雜交組合可以產生雜交後代,以WFP בImara-Orange’具有最高的著果率58.3%,四個雜交組合之結種率介於12.5%至19.4%之間,WFP בImara-White’之組合並無法雜交成功(表六)。使用非洲鳳仙花多倍體品系作為父本與非洲鳳仙花‘Imara’進行雜交後,除了‘Imara-Salmom Shades’ × 多倍體品系的雜交組合之外,其餘組合皆可產生子代,‘Imara-Violet’ × 多倍體品系的雜交組合有最高的著果率12.5%,而‘Imara-Rose’ × 多倍體品系的雜交組合有最高的結種率30.8%。使用非洲鳳仙花‘Imara’作為父本與非洲鳳仙花多倍體品系進行雜交後,僅有多倍體品系 × ‘Imara-Red’與多倍體品系 × ‘Imara-Violet’產生子代,著果率分別為9.1%與4.3%,結種率分別為24.1%與8.9%(表七)。在‘Imara-Orange’與多倍體品系的雜交組合中,選拔出亮粉色花朵且具重瓣性狀的雜交子代。

成果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