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藝療癒在長期照顧機構之應用─以宜蘭蘭陽仁愛之家為例 (二)長照機構園藝治療人才培訓 (三)園藝介入方案與教材研發發佈日期:2023/11/01
實施期間起迄
112年11月01日~114年12月31日執行單位
林儷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執行成果
本計畫旨為在長期照顧機構中建構園藝療癒之心理支持性服務,特以○○安養中心為合作單位,將針對安養區的健康或亞健康長者,以及失智照顧專區的長者等二處住宿區分別規劃合適的療癒花園與活動方案,且為能永續執行不因計畫結束而中斷,亦需強化機構內部人才之園藝療癒專業能力而進行培訓教育,相關實施之內容及預定時程說明如下:(一)療癒庭園規劃設計與改善工程
為能因應不同特性的高齡住民需求,本計畫將設計二區不同性質之療癒庭園做為日後園藝療癒活動之使用,包括安養區位於一樓空放空間改造,以及失智照顧專區二樓及三樓的花園改善,並預計先行辦理參與式設計工作坊以擬定需求做為後續設計之依據,以下將分為三大工作項目描述:
1. 辦理參與式設計工作坊:將於113年一月辦理一日工作坊,由廖曼利教授主持,邀請園藝治療師、景觀設計師、○○安養中心院長,以及安養區及失智照顧專區之工作人員等,針對園藝活動使用需求為主題進行討論,以了解安養中心員工及照護需求,主要目的為凝聚共識,提出療癒庭園規劃之願景與未來藍圖供後續規劃設計參考。
2. 一樓安養區開放式療育庭園:此區主要使用者為安養區之高齡住民,其次則為員工、家屬和訪客等,而安養區長輩大部份為健康自理且可自主行動者,為維持其身體功能且預防肌少症的發生,將引入「全能花園(enabling garden)的概念,透過步道、設施設計,使不同能力長輩得以參與園藝種植活動,並可創造社交小區鼓勵其互動,提供五感資源植栽,亦可考慮整合周邊綠地發展森林療癒活動,彰顯既有橋木療癒潛力。
3. 二樓及三樓失智區封閉式療癒庭園之改善工程:二樓及三樓戶外空間的使用者主要為失智長輩及機構成員,其空間應強化安全及滿足照護需求,由於現行空間亦有基礎花臺,將於現有基礎上再增加適合的景觀元素。故二樓將設置「漫遊花園(Wandering Garden),重新建構失智者花園元素,包括地標、遮蔭、合宜座椅、8字形路徑、五感植栽、溫暖似家顏色材質等,提供可及、可輕易觸摸植栽空間,並需再確認路徑舖面及排水是否要重新整置。
4. 三樓則可創造一處「五感花園(Five-sensory Garden)」,以不同顏色、觸感、嗅覺植栽分區,創造一日式小水泉提供聽覺的刺激,並建構適合失長輩的社交座位區等,同樣需再確認路徑舖面及排水是否要重新整置
(二)長照機構園藝治療人才培訓
1. 園藝治療理論與實務培訓工作坊(30小時)
第一類為園藝治療理論與實務培訓工作坊,以學習園藝治療的基本核心理念與方案規劃原則等理論為主,再輔以方案實作及體驗了解高齡者園藝方案之案例,並開始帶領學員共同創作以其住民為參與對象之園藝療育及園藝療癒方案。
2. 園藝技術理論與實務培訓工作坊(18小時)
第二類的園藝治療人才培訓課程則以園藝技術為主要授課內容,包括認識植物特性及其生長環境,植物的維護管理與健康管理,以及繁殖技術和香草植物栽培應用等,也配合療癒庭園之物種進行教學。
(三)園藝療癒與園藝療育介入方案與教材研發
此項子計畫配合前項人才培訓工作坊,將結合完成理論課程之受訓人員共同撰寫園藝活動教案,分以安養區住民及失智區住民為對象,擬定合宜之目標規劃設計療育及療癒活動方案。其中安養區住民的方案著重於身體功能之促進,配合全能花園的建置以強化大小肌肉之使用為主,並結合其他社交互動、正向情緒提升等目的,培養其自主參與之園藝興趣與健康促進行為,期望能透過長期性的園藝活動與達到肌少症之預防目的,預計產出十二個園藝療育方案。
失智區住民則以感官刺激及體驗活動為主,希望能藉由五感與植物互動中去緩減失智者常發生的精神行為症狀,運用漫遊花園及五感花園之改建,設計相關教案供機構照顧者帶領活動參考,預計產出十二個園藝療癒方案,最後將集結成冊出版,提供其他長照機構參考。
(四)園藝療癒與園藝療育介入方案之成效研究
本項子計畫於前三項子計畫完成後進行,將相關軟硬體建置完成後始能導入永續之園藝活動,目的在於了解園藝療育及園藝療癒活動對高齡者的影響為何,將依住民特性及需求分為二項研究計畫,分別摘要說明如下。
1. 例行性園藝活動參與對高齡者生理與心理功能之影響研究
2. 園藝治療對失智長者精神與行為症狀改善之效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