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優質種苗生產體系建立發佈日期:2013/12/10
實施期間起迄
102年12月10日執行單位
林上湖副研究員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種苗改良繁殖場執行成果
2013年度臺灣茄子主要栽培縣市穴盤育苗品種以蔴芝茄及高雄2號為主,而穴盤規格種類包括35、60、72、104及128格等;屏東、高雄一帶產區主要以128格穴盤苗為大宗。市場需求多採接受訂單及預約代播方式,少部分零售;而目前有機穴盤苗需求仍然不多。種苗1號、蔴芝茄及高雄2號品種3個品種穴盤苗均以60格穴盤苗之整體性狀表現最佳,其後依序為80格穴盤苗及128格穴盤苗,顯示較大孔穴之穴盤苗性狀表現較佳;而不同育苗模式間又以慣行育苗模式整體性狀之表現優於有機模式。職是之故,健壯之穴盤苗為整個產業不可或缺之一環,加上有機穴盤苗具有生長相對較為延緩之情行,因此面對產業未來趨勢,優質育苗體系之佈局當加快腳步。另5種不同茄子品種有機栽培初期產量部份以屏東長茄最佳,其後依序為高雄2號、麻芝茄、新娘及種苗1號;而不同栽培模式間又以慣行栽培模式在株高性狀及單位產量上之表現優於有機模式。由於茄子有別於一般短期葉菜類作物之生長習性,採收期可以達到3-6個月,而部分管理良好之茄園採收期甚至可以長達8個月之久,因此整合性管理技術研究將不可或缺。此外,臺灣茄子產業未來之推進動能並非於短期間內栽培面積之急速擴張,而在其能夠於單位面積穩產之條件下,推動產業之下一波興革,亦即透過產品「質」的改變而全面推昇「量」的轉變;且若從長遠之角度來看,朝向以提供更加安全、更為健康且自然無污染的高品質產品,以及維持永續、健康之土地之栽培模式,將是產業興革的必要條件,因此,逐漸朝向有機栽培模式過渡調整,導入人與自然環境雙贏之共存思維、並重新定義產業、產品之價值,應該會是未來台灣茄子產業發展實踐中最為穩健的一條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