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農業科技贊助計畫

贊助計畫

以機器學習理論結合紅外線熱成像與 微氣候預測植物病徵之研究發佈日期:2019/02/01

實施期間起迄

108年02月01日

執行單位

逢甲大學航太與系統工程學系

執行成果

在本研究中,以葫蘆科瓜類花小黃瓜為實驗對象,針對導致植物真菌性病害(白粉病,露菌病,炭疽病,早疫病)細菌性病害(細菌性斑點病)及蚜蟲,粉蝨和薊馬感染之病毒病(黃化捲葉病毒病及退綠白化病毒病和生理性病害(氮,磷,鉀,鈣,鎂,鐵等營養缺失)發病微氣候生態條件,以及調節微氣候的方式進行溫度、溼度、光照度變化有系統性探討植物因氣候變化導致罹病之關係。
本年度著重在使用機器學習演算法進行植物病徵關鍵參數擷取,並建立植物罹病模型訓練與分類,將植物置於不同生長環境下之所產生之病徵,以一般相機及紅外線熱像儀進行影像擷取(如下圖),並根據自然光影像及紅外線熱影像與微氣候生長條件,再擷取植物發病之特徵參數,使用機器學習理論,再使用大量的植物發病資料進行訓練,建置病徵檢測模型,所建置的預測模型,再使用測試資料進行驗證,以驗證預測模型之精確度。
我們將小黃瓜從開始生長開始進行影像拍攝,包括一般可見光影像與紅外線熱像儀影像,並經由影像前處理,將影像進行去被以及經由影像空間轉換將原先的RGB影像顏色轉換成CMYK影像後,藉由評估正常植物影像與罹病植物影像各組成C(cyan)Y(yellow)顏色平均值, ,做ANOVA變異數分析,可以發現黃色的值變化很大,亦即黃色值可以說是植物罹病影像之關鍵的參數。
我們將植株有明顯病徵出現的後七天,及尚未出現病徵的前兩天做診斷及預測,以下為分析結果,縱座標為預測正確率,橫坐標為植物生長天,並以顯著可見罹病特徵為基準天。
由結果得知,在未發病前兩天的預測值物罹病正確率大約為65%,而開始有顯著病徵發生之後的分析準確率隨著時間推移而逐漸上升,到了第五天準確率可達85%。目前正確率仍有改善的空間,目前嘗試進行更多的植物影像病徵取樣,使得模型可以達到更高的精確度。另外,將嘗試提取新的罹病影像特徵,作為訓練模型使用,以提高模型預測正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