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農業科技贊助計畫

贊助計畫

紅豆基因轉殖研究與教學應用發佈日期:2006/01/01

實施期間起迄

95年01月01日

執行單位

程台生、連大進、陳麗珠

執行成果

本研究室取黑暗人工環境發芽生長七天的紅豆(Phaseolus angularis L.)高雄八號、 KS540及屏東在來等三個品系(高雄區農業改良場提供)上胚軸為培植體,成功發展快速且適合多重用途之基因轉殖系統(簡和程,2003)。研究結果顯示,三個紅豆品系的癒傷組織誘發比率都高達95%以上,沒有顯著差異。再生植株的分化率方面,KS540的整體表現最好,可達31?42%。然而,在頂芽彎勾狀的胚軸部分,高雄八號的植株分化率更可接近80%,而且整個培養時程僅需30-45天。因此,利用紅豆胚軸所具備之高度分化能力及快速的生長特質,是利用其胚軸組織培養系統進行紅豆基因轉殖研究的最大優勢。
為發展適合紅豆胚軸培植體的基因轉殖技術,本研究除了採取豆科植物常用的農桿菌及基因槍兩種方法外,碳酸矽纖維針剌法也曾列入研究。目前所獲的研究結果如下:

1.影響紅豆胚軸農桿菌轉殖的主要原因,包括:農桿菌及胚軸生理狀態、抗生素篩選、培養基及生長素種類與濃度。其中胚軸生理狀態的研究發現,胚軸生長、老化程度影響轉殖效率甚大。

2.紅豆胚軸基因槍、花粉管轉殖的效果欠佳,如果希望達成建立符合經濟、快速與簡便的紅豆基因轉殖系統,必須進一步審慎研究或尋求有經驗的研究單位共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