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農業科技贊助計畫

贊助計畫

建立黑水虻商業化養殖模式與黑水虻昆蟲蛋白應用於水產養殖發佈日期:2023/01/02

實施期間起迄

112年01月02日~112年12月29日

執行單位

陸振岡副教授/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執行成果

一、蟲漿固態發酵實驗(圖1)
二、CBM複合式益生菌 Complex beneficial microorganisms(圖2)
三、蟲漿小肽測定-TCA-NSI法(三氯乙酸氮溶指數)(圖3)
四、發酵飼料 HPLC 定性
取0.05克的飼料溶解於50mL的流動向(乙氰:水:三氟乙酸=20:80:0.1)中,以檢測量波長220nm,流速0.5mL/分鐘,檢測時間30分鐘,進樣體積20μL,管柱溫度:25℃。測量各組時間與波長的關聯性,在有相同峰值時紀錄當下時間,第二次再將有峰值時間的液體進行回收,以迴旋式減壓濃縮機濃縮萃取液,以一次水進行回溶,回溶後以蛋白脂電泳測定其分子量。以HPLC進行測量時實驗結過如圖,發現各組間在9.92~10分鐘時,吸光值從100%的蟲漿水萃物有9mV的吸光值依照取代比例遞減至控制組的蟲漿水萃物有約3.6mV的吸光值。蒐集7~11分鐘分離之產物,以蛋白質電泳測量其大小,大約15kDa。
五、投餵試驗
•以25公升之梯形魚缸飼養16尾初重為0.5克吳郭魚
•每組三重複共計15缸
•每日兩次(10:00、17:00),每餐投餵到飽食
成長試驗8週後計算吳郭魚初始體重、初始體長、末重(FW)、8週後體長(FL)、增重率(WG)、肥滿度(CF)、日成長率(SGR)、飼料換肉率(FCR)、存活率(SR)。 數據使用One way ANOVA進行分析,並以Tukey HSD test做事後檢定( abc p<0.05),實驗數據以平均值±SD表示。
六、黑水虻規模化、工廠養殖模式
黑水虻養殖目前使用南科半導體原物料的包裝木槽(廢棄物),內襯使用PVC帆布,每個槽為2m x 1m,可堆疊6層,以堆高機運作,實現了黑水虻規模化、工業化養殖,降低了黑水虻的養殖成本,為黑水虻下游產品開發創造了良好的前提條件。

成果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