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因子對高接梨蜜症發生之影響及其預防對策發佈日期:2006/01/01
實施期間起迄
95年01月01日執行單位
李國明執行成果
本試驗區梨樹樹齡13年生,採水平棚架栽培方式,葉果比約為40:1,單株結果量約60公斤左右。搭設60%自動遮光網,高度在樹冠頂端1公尺,面積2128平方公尺,調查遮陰前25天(5月21日?6月15日)及遮陰後10 天(6月16日?26日成熟採收止)之溫度變化。遮陰前以上午10時在四層套袋區內溫度較低,下午2時及4時均以袋外區溫度最低,四種套袋處理之袋內溫度均比袋外溫度高,其間,又於6月14?15日下午2時測到在四層套袋區內高達32℃高溫;遮陰後,上午10時在四層套袋區溫度介於27℃?30℃最低,下午2時及4時均以遮陰網內溫度低於四種套袋處理區內溫度,網區外於下午2時溫度變化較大,以袋外溫度低於四種套袋處理區袋內溫度。進行高接豐水梨果實不同套袋材質對梨蜜症發生之影響,套袋材質分四種處理,1.二層套袋(外層牛皮紙,內層白色紙袋);2.二層套袋(外層銀色,內層黑色紙袋);3.三層套袋(外層牛皮紙及黑、白色紙袋);4.四層套袋 (外層牛皮色,內層黑、白、黑色紙袋),調查遮光網區內、外對其品質之影響。遮光網區內之果重調查,以處理1.二層套袋(外層牛皮紙,內層白色紙袋)之果重295.2公克較大,果實糖度亦以處理1.二層套袋(外層牛皮紙,內層白色紙袋)11.5°Brix較最高,梨蜜症發生率調查則以處理3.三層套袋(外層牛皮紙及黑、白色紙袋) 15%低於其他處理區。網外果重調查,以處理3.三層套袋區平均284.2公克較大,果實糖度以處理3.三層套袋區10.5°Brix較高,梨蜜症發生率亦以處理3.三層套袋區28.4%較低,本期作果實發育中果期遇到長期低溫而後於採收前高溫炎熱,導致梨蜜症發生率均呈現偏高之現象。關鍵字:氣象因子(Weather factor)、高接梨(Top grafted pears)、梨蜜症(Waterc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