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農業科技專案計畫

專案計畫

協辦中華民國農學團體聯合年會籌備委員會辦理113年聯合年會論壇「AI農業 創新韌性」發佈日期:2024/11/29

實施期間起迄

113年11月29日~113年11月29日

實施地點

國立臺灣大學應用力學館國際會議廳

執行單位

中華民國農學團體

執行成果

中華民國農學團體聯合年會籌備委員會訂於113年11月29日(星期五)假國立臺灣大學應用力學館國際會議廳舉行中華民國農學團體113年聯合年會論壇「AI農業 創新韌性」,本基金會協助30,000元,以利該年會順利進行。


全國32個農學團體共同舉辦聯合年會論壇 「AI農業 創新韌性」
臺灣農業界年度盛會-中華民國農學團體113年聯合年會,於11月29日在國立臺灣大學應用力學館國際會議廳盛大舉行。大會論壇以「AI農業 創新韌性」為主題,就如何利用AI等科技及農業創新技術,以因應極端氣候變遷、國際情勢等內外部環境挑戰,強化農業韌性,確保糧食安全,邀請國內外產官學界菁英演講。

全球面對極端氣候變遷及國際情勢區域戰爭緊繃等內外部環境挑戰,肩負糧食安全與生態維護功能之農業生產,如何加速智慧科技擴散、基礎環境網絡佈建、建立大數據資料庫,精進農情基本調查並應用於生產計畫,維持農業產銷供需穩定與平衡,完善農業產業鏈,建構精準、效率、低經營風險的農業等作為為當前重要課題,也是農業部重點農業政策行動策略,如何達成此一目標,是所有農業從業人員關心議題,由社團法人台灣農學會等32個農學團體共同籌辦本次年會,期藉由跨領域交流,共同探討相關策略。


因應極端氣候 打造韌性農業
今年年會除頒獎表揚各農學團體推薦的優秀農業基層人員,以及台灣農學會學術暨事業獎得獎人及團體外,並舉辦「AI農業 創新韌性」論壇。賴清德總統特致賀電,向所有得獎者表達謝忱與嘉勉,並期盼藉由本次論壇,建構交流分享平臺,啟迪前瞻卓越思維,深化科技研究應用,攜手為營造優質進步之現代化社會貢獻心力。農學團體聯合年會詹富智主任委員說明,本次論壇主軸為如何應用AI於農業領域,並達成韌性農業,也特別向在各領域辛苦貢獻的得獎者致敬。林裕彬副主任委員表示,今年年會著重AI在農業上的應用,以及如何應用AI與農業的創新韌性相結合。

本次論壇規劃2場次專題演講,分別邀請農業部胡忠一政務次長主講「韌性農業政策」,以及中央研究院施明哲院士主講「大數據導向之韌性農業」。胡忠一次長表示,賴總統指示,將強化臺灣因應極端氣候風險的調適機制,提升國家整體的「民生」、「災防」韌性,其中為因應極端氣候的挑戰,農業部投入相關施政資源,穩健邁向淨零轉型、均衡臺灣及包容成長。胡次長也提及,除了民生糧食的供應之外,面對天災如何預警及減少災損也相當重要。他指出,韌性農業關鍵要素為多樣性、適應性、靈活性、永續性、公司協力等,而韌性農業有三大重點:韌性基建、韌性糧安及韌性災防,並說明推動擴大灌溉服務、灌溉管理智慧化、強化漁業基礎措施、啟動農業淨零排放、選育韌性品種與開發調適技術、擴大有機友善與產銷履歷、推動農業策略聯盟、打造全國冷鏈物流網及加工整合服務體系等成果。農業部積極建構策略型農業政策,建構穩健產業,打造韌性農業。

施明哲院士表示,農業面臨氣候變遷、糧食安全與永續農業的挑戰,其中氣候變遷帶來異常高溫頻率增加、夜溫增高等問題,為因應其帶來的影響,待積極研發的因應技術包括精準育種、建立監測及預警系統(IoT based)、病蟲害防治因應技術等。施院士分享,以跨領域團隊從事快速育種平臺建置的經驗,並以番茄為例,介紹如何建置核心種源及NGS-based精準育種平臺,以及高通量植物表型分析平臺的重要性與應用。(農學團體服務平台)
https://www.aau.org.tw/UnionWeb/NewsDetail.aspx?UnionWebID=8j2ZxgXuswI%3d&ListID=SRh4jAnI75o%3d&Type=peSNgiK7ZVnWN3lJ%2brVHqg%3d%3d

成果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