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農業科技贊助計畫

贊助計畫

以栽培技術提高荔枝著果及焦核率 (第一年)發佈日期:2020/05/04

實施期間起迄

109年05月04日

執行單位

張哲嘉 教授 / 國立中興大學園藝系

執行成果

荔枝(Litchi Chinesis Sonn)屬無患子科(Sapindaceae),原產中國的亞熱帶常綠果樹,是台灣重要果樹,‘玉荷包’ (又名‘妃子笑’)為台灣重要荔枝品種,因早熟高焦核率、大果、風味佳的高品質特性,廣受農民及消費者喜愛。‘玉荷包’因花穗大、小花多,養分競爭激烈致使落花、落果問題嚴重,不僅降低了其產量及果實品質、更提高了其栽培門檻(Lee and Chang,2019)。
本研究嘗試開發低成本提升‘玉荷包’著果率與焦核率之園藝技術,評估施用植物生長調節劑與環狀刻傷等方式能否改善‘玉荷包’荔枝果實品質、減少生理落果、增加焦核率等果實品質性狀。
環刻處理於盛花前(109年2月8日,約盛花前1個月花序長度生長至10-15cm時)與盛花後(109年4月2日,約盛花後10天)進行,於樹幹亞主枝分枝處以鋸刀刻傷0.3cm深;植物生長調節劑(PGR)處理於盛花期(109年3月20日)噴施3.6 ppm果收生長素(愛多收®,Sodium-5-nitroguaiacol、Sodium-P-nitrophenol、Sodium-0-nitrophenol,日旭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與3 ppm 2,4-D (2 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 Sigma-Aldrich)。
各處理間偏雌花數於盛花時無差異,花後第一週大量落花,生育期間各處理間著果數皆不顯著,最終著果數介於1.8 - 3.6顆/果串(表1、圖1)。花前與花後環刻、施用果收生長素、2,4-D及對照組之著果率與最終收成量並無顯著差異(表1)。花前與花後環刻皆可減少種子重及果皮重,並可增加焦核率;花前環刻可增加果肉率(表1) 。
本實驗中各處理之著果數無差異,然環刻與PGR處理雖無法提高著果率,但環刻處理者可提高果實品質,此試驗結果與‘糯米糍’經開花前環刻及PGR處理相似(朱等,2008) ,兩者皆可提高果肉重及果肉率並降低種子種與提高焦核率。推測盛花前環刻可以抑制著果初期的抽稍,且開花前環刻限制光合產物與生長素向根部運移,減少新梢與新根和花序與小果競爭光合產物,減少種子敗育之果實落果,進而提升焦核率與果肉率。然PGR處理不影響著果率與果實品質,其施用時機與適用濃度仍需進一步測試。由上述結果可知施用果收生長素,2,4-D及環刻處理未增加‘玉荷包’荔枝之著果,但花前與花後環刻可減少種子重量增加焦核率。